开云真人在低碳生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汽车轻量化技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通过融合仿生学原理与人工智能算法,突破传统设计边界,构建高效环保的智能新范式。青年学者作为科研主力,亟需搭建跨学科产学研平台,推动仿生学与机器学习的协同创新。通过深度交流与合作开云真人,推动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破解轻量化技术瓶颈,激发创新思维,孵化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构建智能、低碳的汽车生态体系提供青年智慧与技术支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轻量化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登峰教授。研究方向聚焦汽车轻量化连接结构智能设计、极端服役性能表征与评价。入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青托人才博士生专项,硕博期间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吉林大学鼎新学者/讲师,博士生导师。研究专注于汽车轻量化智能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仿生超材料功能导向性设计、多材料复合汽车结构设计等。近5年主持和参加汽车轻量化与安全等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企联合研发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含中科院1区顶刊10篇),授权专利10项,主编著作1部《低碳汽车与材料》。曾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王登峰,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汽车安全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汽车振动噪声分会副主任委员,汽车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卓越工作者。从事汽车轻量化仿生智能设计和NVH分析控制研究,以第一完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编审轻量化专著3部。
唐洪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首席,一直从事车辆被动安全性能开发工作。现任国际ISO标准工作组注册专家,中国汽标委汽车碰撞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安全分会副主任委员。
刘波,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与轻量化高级副总工,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杰青,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青年人才,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吉林大学汽车学院车身专业本硕博,14年汽车主机厂从事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研究经历,目前担任北京科技大学低碳智能汽车研究院执行院长、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
侯文彬,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数智化设计。2003年获吉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兼任辽宁省车辆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汽车工程》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市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王源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车辆工程系副主任,南京理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江苏省科协青托人才,全国超材料大会专题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轻量化与超材料智能设计,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最高IF 14.2,TOP期刊12篇,ESI高被引1篇,封面1篇),授权发明专利30件。
罗耿,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3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4月任教于长安大学车辆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被动安全、力学超材料设计与优化。主持国家重研发计项目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多项横向课题,累计获批经费1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检索。
谢冲,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轻量化设计,主要涉及多材料车身轻量化设计、异种材料连接、多学科优化设计及其数字化设计。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SCI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邹震,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徐峰祥副教授,主要从事力学超材料强化设计及其吸能防护应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1篇,合作论文40余篇。个人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卓越奖学金等奖项。已经聘为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李孟迪,男,中员,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围绕复合材料汽车B柱结构在设计与优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改善复合材料承载结构抗冲击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创新性设计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Thin-walled structure等Top期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横向课题2项。
许文超,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秘书。研究方向为汽车结构仿生智能设计方法,主持和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专项和青年人才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含中科院1区期刊6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中国汽车学会行业标准1项,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